今年一季度陕西省迎来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开门红。西咸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列入我国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2020-2021年备选项目规划,占全国2020-2021年新增项目贷款总额10%,是陕西省获得的最大单笔国际金融组织贷款(5亿美元)项目。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垃圾处理厂、汉中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建设三个项目列入国家北欧投资银行贷款、欧佩克基金贷款、奥地利政府贷款2021-2022年备选项目规划,占项目总数的15%,占资金总额的16.3%。
近年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工作,国外优惠贷款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资金优势,在陕西省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共启动实施国外优惠贷款项目22个,合计利用贷款约18.18亿美元,较“十二五”增长191%。一是培育壮大了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利用世行贷款1.5亿美元,在贫困农村新建改建新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共建设66个合作社,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程度,增强了贫困人口发展能力。陕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利用国际农发基金贷款7200万美元,发展扶贫价值链和农村特色产业。预计受益人口28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约10万人。截至2020年底,已有7.5万余贫困人口受益。二是建立绿色金融平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利用国外优惠贷款4.99亿美元支持7个环保项目,推进丝路沿线生态治理与保护,广泛开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生物保护等工作。依托陕西金控集团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平台利用亚行1.5亿美元贷款,创新采用“政府+平台+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组织模式,以及“转贷+担保+租赁”的组合金融模式,通过“引资+引智”有效解决陕西省节能环保类项目融资问题。三是消除基础设施瓶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陕西省利用国外优惠贷款10.37亿美元先后实施8个基础设施新建或提升改造项目。解决了农村公路等级低,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国省干线200余公里、建设农村扶贫路超过700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604余公里和100公里高等级公路。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改善贫困片区群众出行便利,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填补资产管理空白。城镇化率低是陕西省发展短板,陕西小城镇项目利用世行贷款1.5亿美元,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实施区域包括关中、陕南7个市的10个贫困县区,其中9个为国家级贫困县,通过项目实施,印台区将位于狭窄川道、发展受限的城区向北延伸了2公里,集聚了人口,吸引了产业,提高了承载力;汉阴县实现了从集镇到城市的华丽蜕变。项目还在7个县区先导性地开展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探索和实践,填补了我国中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空白。五是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陕西省利用欧佩克和德国促进贷款约7800万美元,推进了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三个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推动陕西省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陕西省创新性采取结果导向型(RBL)贷款模式,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1.5亿美元,推进西安学前教育发展项目。该模式属陕西省首例,在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设置了结果指标体系,促进西安市优化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下一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继续积极向国家争取利用国外优惠贷款项目,围绕陕西省“十四五”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乡村振兴、黄河流域治理、小城镇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利用好国外优惠贷款,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为陕西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